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部门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价值重塑、路径重建、活力重现-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改革的劳职经验

发布日期:2023-06-17  来源:   点击量:

一、案例主题

案例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纲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校传统绩效评价中避重就轻、轮流坐庄、攀比扯皮、内卷躺平等顽瘴痼疾,通过端正评价导向、优化评价内容、创新评价策略、强化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破立并举的制度创新和机制改革,重塑了业绩价值导向、激发了主体自治活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产出了大量优质成果,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系统的回答了高职院校进入质量发展阶段后业绩评什么、为什么评和怎么评的问题,在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改革领域做出颠覆式创新和实质性突破。

二、背景与起因

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彰显丰富时代内涵。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蓝图,速度优先、效率优先的“上半场”历史成就得到全面总结,质量优先、规则优先的“下半场”改革发展蓝图徐徐展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嵌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拉开序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适时发布,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促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改革基础,为破解职业教育评价难题、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

向指明了方法路径,为职业院校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了对症良方。

学校提质增效困局催生绩效评价改革。改革立足职业教育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的总体要求,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效率优先、要素驱动的规模发展阶段,窥见到制约学校转入高质量发展赛道的困局表征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上级不调度、下级不落实,领导不站台、工作推不动,组织很健全、功能在衰退;二是克服困难没有强调困难的热情高涨,创造条件没有索要条件的态度真诚,解决问题没有转移问题的方法娴熟; 三是工作干与没干区别不大、干好与交差区别不大,替组织“设身处地”少干事的大有人在且能明哲保身,为学校“处心积虑”谋发展的为数不多但会饱受非议,内卷躺平一样可以安枕无忧;究其原因,归结为价值导向扭曲、制度机制陈旧、激励措施失效,据此,全面深化绩效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做法与经过

(一) 目标引领、标准先行、守土有责, 重塑业绩价值导向。

1.从刻舟求剑的战略规划描述转变为准确识变的内涵发展要素定目标。学校的发展嵌入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内外部诉求需要协调统一,不但要打中“固定靶”、还得打中“移动靶”,靶即目标, 目标模糊,打哪指哪; 目标清楚,指哪打哪。按年度盘点学校家底,分析规划目标完成质量,依据政策风向和外部风险变化,调整战略重心;围绕德技并

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就业质量、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内涵发展事项,结合学校当前的优势特色和短板弱项,提取反映和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具象化目标;建立与职业教育改革相协调且方向正确、要素完整清晰的目标体系。

2.从模棱两可的工作要求转变为精准测算的量化数据定标准。遵循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相统一原则,对照目标体系,从国省文件要求、基本办学条件、关键成果总量、外部评价标准、项目遴选条件、公共数据资源中萃取导向标准要素,逐条对应目标体系的具象化目标进行标准的精确测算并量化赋值,设置对目标达成具有质量约束力的底线标准;形成与自身发展相适切且标准尺度得当的目标标准体系。

3.从挑肥拣瘦的“大锅饭”转变为守土有责的“责任田”定任务。目标标准体系在分解形成任务并关联主体才能完成价值传递。对照目标标准体系,运用SMART 原则, 打造具体、可衡量、能达成、有相关性且截止时间明确的目标任务体系;运用OKR 工作法,完成具体目标任务向质量主体的价值传递;形成质量主体认同、目标要素完整、标准尺度适切、上下衔接联动的任务链条。

图1细化至发展要素的业绩目标生成方法

(二) 建立模型、创新算法、动态评价, 重建绩效评价路径。

1.提炼要素,建立模型,实现过程评价的即时反馈。挖掘任务执行过程具有普遍性的观测要素,提炼出达成度、及时率、退改率、满意度、贡献度五个诊断元素;围绕五个要素,构建数学模型,设计“五元叠加”算法, 监测任务执行过程,评价任务完成质量,增强预警诊断和过程评价的可测性、即时性和权威性。

图2绩效过程评价“五元叠加”算法模型

2.厘清职能,创新算法,实现业绩表现的动态评价。厘清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两类主体的职责特征,将目标任务细分为职责履行、关键目标和成效贡献,对应部门职能特点设置6:3:1 和 4:3:3 两类分值比重; 任务按照“五元叠加”算法计算分值后,按照前述三种类型分类汇总,其中,职责履行任务按原始分汇总;关键目标和成效贡献任务分值分类汇总后,运用归一法换算标准分;形成以分值反映质量主体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业绩动态评价。

图3 动态绩效评价算法模型

(三)机制下沉、数字赋能,唤醒主体原生活力。

以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为契机,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绩效评价改革,设计开发拥有十项知识产权的“三平台、三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将目标标准的设置方法、任务分解方法、“五元叠加”监测预警算法、绩效考核算法植入信息平台,固定绩效评价办法,下沉绩效评价机制,消除业务流程盲区,畅通数据交换共享,为评价主体提供与业绩价值导向的相一致、与业务应用场景相协调且能够公开、直观、真实反映工作业绩贡献的智能化工具,缩短主体获得感反馈周期,唤醒末梢主体干事创业的原生活力。

数据治理中心

教师发展中心

学生发展中心

质量管理平台

人才培养治理平台

高清监测分析平台

图4“三中心、三平台”智能化信息系统运行实况图

四、成效与启示

(一)改革成效

教育教学成效持续释放。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 年超过98%,培养出世赛国家队选手陈成龙等优秀学子,国、省一类技能竞赛学生累获228 个奖项,首届全国技能大赛斩获铜牌两枚,7名学生入选世赛国家集训队,在校生获评全国技术能手数

量位列山东省首位。

图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学生

教育教学能力整体跃升,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个国家世赛基地、山东省公共实训中心等相继落户学校,两个省高水平专业群获批,教学能力大赛取得国赛一等奖的历史突破,获奖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首位。学校连续两年在省属职业院校绩效考核获评优秀,三年实现综合实力从省内

中游跃升至前十。

图6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

绩效评价改革形成品牌。学校建设案例入选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优秀案例,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非试点院校;相关工作人员受邀为山东、湖南、云南、河北、江西、贵州等10个省、自治区的40 余所高职院校开展讲座,24 所省内外职业院校、 121 人次来校学习交流建设

经验,绩效改革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图7 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优秀案例

改革经验获得广泛好评。学校在齐鲁校长联席会议等多次国省级会议中分享绩效评价改革经验,赢得了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职教同行的认同与肯定。学校成为山东省首所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现场复核非试点院校,绩效评价方案获得国、省诊改专委会专家高度评价。职业教育诊改网、大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和业内媒体,对学校改革经验

与成效进行深入报道,在国内产生积极反响。

图8 大众日报报道

(二)改革启示

相比取得易被外界承认的显性成绩,绩效评价改革的真正成效是来自于校内生态的转变。人还是同样的人,体制还是同样的体制,资源还是同样的资源,在改革作用下,各项事业就从粗放管理转向科学治理,各项工作就从零散部署转向系统谋划,各级主体就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作为,各类评价就从主观感知转向客观反馈,各方监督就从一时管控转向

日常保证,令人欣喜,值得反思。

改革改到痛处是利益,改到深处是坚持,要改就要敢于啃硬骨头,但关键不在于啃,而在于啃完不伤筋动骨,还能脱胎换骨,此为全面深化改革之于“深化”的内涵,也是我校推行绩效评价改革以来最深沉的启发。